比特幣近三個月的下跌勢頭在剛剛過去的 6 月進一步加速,月內比特幣自 31800 美元跌至 19800 美元附近,單月跌幅達 38%。本輪下跌的快速跳水階段出現在 6 月中段,幾個主要的誘因如下。首先,宏觀金融市場的糟糕環境仍然不容忽視,不及預期的通脹導致市場的加息預期進一步上升。其次,在加密貨幣價格下跌和杠桿投資策略下,幾家知名的加密貨幣公司先後陷入流動性危機,其中就包括了 Celsius、Three Arrows Capital 和 Voyager 等。
對於比特幣來說,6 月在資產管理方面,Bitwise 和 Grayscale 推出現貨比特幣 ETF 的申請再次被 SEC 拒絕,Grayscale 在裁決後立即對 SEC 提起了訴訟。SEC 批準了 ProShares 在美國推出第一只比特幣做空期貨 ETF。
在監管方面,美國最高法院發布了一項裁決,限製了環境保護局監管碳排放發電廠的能力,這被認為是對比特幣挖礦的一個小利好。相反,紐約提出的比特幣挖礦暫停令得到了州參議院的批準,該法案現在只需要州長的簽字就可以生效了。
企業也繼續加強他們的比特幣相關服務,德勤與 NYDIG 就比特幣應用方面合作,Binance US 將其比特幣交易費用削減到零,Cash App 公布了一個新功能,允許用戶將他們的零錢投資於比特幣,Visa 在拉丁美洲推出了其第一個比特幣返現卡。
其他不容錯過的新聞包括:
- 伊朗暫時限製加密貨幣開采,以減少夏季的電力需求;
- 肯尼亞呼籲比特幣礦工利用其多余的地熱發電;
- Compass Mining 的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在據稱未按期付款後終止托管合同後辭職;
- 名為 Terra Pool 的新綠色能源比特幣礦池啟動;
- 薩爾瓦多和 Microstrategy 購買了更多的比特幣;
- Avalanche 在其新的瀏覽器插件錢包中引入了比特幣橋;
- GBTC 的折扣達到了歷史最低點,折價約 35%;
- SEC 主席 Gensler 重申比特幣是一種商品;
- Jack Dorsey 公布了以比特幣為中心的新的去中心化網絡計劃,稱為 Web5。
以太坊連續第二個月表現不佳,6 月自 1950 美元跌至 1050 美元,月內跌幅達 45%。 以太坊轉向 PoS 的進展仍然是本月的亮點,Ropsten 測試網成功合並,Sepolia 測試網信標鏈在其測試網合並前啟動(Sepolia 的合並是 Goerli 上最後的測試網合並和主網正式合並前的倒數第二個測試網合並)。 Gray Glacier 硬分叉也順利生效,將難度炸彈推遲了大約三個月。
ConsenSys 與 Starkware 的合作是本月的另一個重大發展,StarkNet 是一個利用零知識滾動的二層平臺,將與MetaMask 和 Infura 整合。許多其他公司繼續擴大他們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中的產品套件,Anchorage 和 Blockdaemon 公布了針對機構投資者的以太坊質押解決方案,Wintermute 透露了在以太坊上推出 DEX 聚合器的計劃,以及高盛交易其第一個與 ETH 掛鉤的無交割遠期合約。
盡管本月有許多積極因素,但最大的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 dYdX 透露計劃在其 v4 版本中放棄以太坊,在 Cosmos 生態系統中建立自己的特定應用鏈。
其他值得註意的新聞包括:
- ApeCoin 持有者投票決定不顧 Yuga Labs 的意願,繼續留在 Ethereum 上;
- Lido DAO 投票決定不限製通過該協議的 ETH 的數量。
來源,Sansheets、GSR
市場環境惡化
導致加密貨幣在 6 月表現不佳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在持續的通貨膨脹擔憂和經濟衰退擔憂下,全球股市出現了恐慌性拋盤。
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的通脹率普遍超過預期並不斷飆高。 美國通脹率在 5 月份上升了 8.6%,超過了預期,達到了 1981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英國通脹率同期增長 9.1%,創近 40 年最快增幅,加拿大 7.7% 的通脹率也遠超市場預期。 歐元區 5 月通脹率同比上升 8.1%,6 月通脹率進一步上升至 8.6%,創 1999 年歐元誕生以來新高。
為了應對如此高的通脹,各國央行更積極地收緊政策,或為收緊政策創造條件。美聯儲在本月中旬加息 75 個基點,這是自 1994 年以來最大幅度的單次加息,瑞士國家銀行出人意料地進行了 2007 年以來的第一次加息。雖然英國央行(加息 25 個基點)和歐洲央行(維持利率)的政策行動符合預期,但歐洲央行重申了本月和未來的加息計劃。
上升的利率和低迷的經濟數據讓人們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突出表現在 2-10 美國國債利差幾乎倒掛(6 月結束後已經倒掛),世界銀行降低了全球增長預期並警告可能出現滯脹風險,花旗等幾家銀行調升了經濟衰退的概率。 事實上,美國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向國會提交的半年度證詞中稱軟著陸的可能性「非常具有挑戰性」,盡管他確實表示經濟衰退的風險在他看來「現在並不特別高」。 總而言之,惡化的宏觀背景肯定會對風險資產產生影響,加密貨幣也不例外。
美聯儲經濟預測、聯邦基金利率預測中位數
來源,美聯儲、GSR
stETH 在市場不安中遭受重創
以太坊目前正在向以太坊 2.0 邁進,其中包括一些增強措施,如將其共識機製從 PoW 轉移到 PoS,增加分片以提高可擴展性,從 merkle 樹切換到 verkle 樹,並允許全節點存儲較少的歷史數據以緩解驗證器處理和存儲要求。
在 PoW 中,礦工對提議的區塊進行散列,成為第一個解決挖礦難題的人,將他們的區塊發布到區塊鏈上,並獲得區塊獎勵和礦工小費,而 PoS 將要求驗證者只需將以太坊質押並運行節點軟件,以獲得與質押的以太坊數量相稱的發布區塊的權利。
為了迎來這一過渡,也就是所謂的合並,以太坊開發者在 2020 年底發布了信標鏈,作為一個獨立於以太坊主網的鏈,目前執行和共識(PoW 下)都在這裏進行。信標鏈是一個新的共識層,作為賬戶的分類賬,進行和協調驗證者網絡,並將被合並到主網,一旦網絡達到終端總難度,就會切換到其 PoS 共識。雖然轉向 PoS 本身不會改善以太坊的速度或成本,但它將減少網絡的能源的 99%,並減少發行量,使 ETH 有可能變成通貨緊縮,增加網絡安全性,並通過創建一個具有可削減風險股權的驗證人登記冊來實現分片等升級,並通過消除購買昂貴硬件/電力的需要和 PoW 中固有的規模經濟來改善去中心化。
為了促進網絡安全並獲得目前約 4-5% 的質押獎勵,擁有 32 個 ETH 的持有人可以運行一個驗證器節點來處理交易並在以太坊上創建新區塊。相反,擁有少於 32 個 ETH 的持有者或那些不希望運行驗證器的操作復雜性和削減風險的持有者可以通過其他各方來抵押他們的 ETH,例如像 Coinbase 這樣的中心化交易所或像 Figment 這樣的抵押即服務提供者。然而,問題是,為了簡化合並,Beacon Chain 上的以太坊通過單向橋接合約流動,這意味著被抵押的 ETH 不能被解除抵押,直到合並之後,在升級後可以解除抵押,估計至少需要一年時間。因此,釘在 Beacon Chain 上的 ETH 實際上是被鎖定的,禁止質押戶出售它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它,如用於抵押貸款。針對這一市場痛點,Lido 提供了一個看起來很美好的解決方案。
Lido Finance 是一個針對以太坊和其他 PoS 區塊鏈(如 Solana)的流動質押解決方案,允許用戶在不鎖定資產或維護質押基礎設施的情況下獲得質押獎勵。 用戶可以將 ETH 等資產存入 Lido 智能合約,然後通過 29 個社區認可的節點運營商,如 Certus.One、InfStones、stakefish、Figment、Everstake 和 Blockdaemon 來賺取質押收益。作為通過 Lido 存入 ETH 的回報,用戶會收到一個收據代幣,在這種情況下是 Lido Staked ETH(stETH),它代表了對所投 ETH 的權利要求,可以累積質押獎勵,並且與投向 Beacon Chain 的 ETH 不同,可以自由用於其他目的,例如用於抵押借款或為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流動性。 此外,Lido 通過將匯集的用戶資金分配給許多驗證者來降低對手方風險,還通過減輕每個抵押即服務提供者擁有自己的抵押代幣的需要來聚合抵押代幣的流動性。 然而,Lido 確實引入了智能合約風險,以及其 stETH 偏離 ETH 價格的風險。 盡管如此,Lido 已經非常成功,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以太坊質押是通過 Lido 完成的。
雖然 stETH 在技術上沒有與 ETH 掛鉤,但理論上它應該圍繞一個 ETH 進行交易,因為它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兌換成 ETH 和累積的質押獎勵。 請註意,鑒於 stETH 增加的功能,一些用戶可能更喜歡 stETH 而不是 ETH,但 stETH 不太可能以持續的溢價交易,因為在單邊的 arb 上,用戶可以簡單地用一個 ETH 換取 Lido 上的一個 stETH,然後在 Curve 或中心化交易所以溢價出售 stETH,將其價格推回到平價。相反,鑒於沒有智能合約的風險,用戶可能更喜歡 ETH 而不是 stETH,這正是我們在當前市場背景下看到的情況。 事實上,當 Terra 的 UST 脫錨時,許多 stETH 持有者出售 stETH 以換取 ETH,更願意持有實際資產本身而不是衍生品。 此外,以太坊的難度炸彈的延遲意味著 The Merge 可能比想象的更遠,因此持有者用 stETH 贖回 ETH 的能力,也可能導致一些人賣出他們的 stETH 並推低其價格。
雖然一個將 ETH 存入 Lido 以換取 stETH 並計劃持有至其 stETH 可贖回的用戶不必擔心折扣,因為一旦可贖回就會鎖定,但對於那些可能在可贖回前被迫出售打折的 stETH 的用戶或利用了杠桿的用戶來說,這並不正確。例如,Curve 是所有交易場所中 stETH-ETH 流動性最高的,已經看到 Alameda Research、Amber 和 Three Arrows Capital 等公司大量出售 stETH 以換取 ETH,而且資金池仍然不平衡,stETH 占 6.8 億美元資金池的 73%。限製了流動性,並增加了希望用大量 stETH 換取 ETH 的人的滑點成本(註意,6.8 億美元的資金池 TVL 比 4 月份的 50 億美元有所下降,因為 LPs 對出售廉價 ETH 和被困於流動性差的 stETH 的可能性表示反對)。至於杠桿部分,許多人利用 stETH 產生杠桿質押收益,他們的做法是在 Lido 上將 ETH 轉換為 stETH,在 Aave 上用 stETH 作為抵押品借入 ETH,將借入的 ETH 存入 Lido 以獲得更多的 stETH,以此類推,將原始 ETH 循環數次,撬動 4-5% 的質押收益。然而,如果 Aave 上的 stETH 抵押品的價值下降,這就帶來了清算風險,許多采用這種策略的用戶似乎已經被清算,給 stETH 的相對價格帶來進一步壓力。正如我們在隨後的章節中所看到的,這種 stETH 折扣對整個加密貨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今年年初以來 stETH 與 ETH 的比價
來源,Santiment、GSR
Celsius 及 Three Arrows Capital 等機構的「敗局」
截至今年 5 月中旬,Celsius 擁有 170 萬用戶和近 120 億美元的資產,是最大的中心化加密貨幣借貸業務提供商之一,允許用戶在一個應用程序中購買、交換、賺取、借用和發送加密貨幣。Celsius 最初的運作類似於銀行,允許用戶存入加密貨幣以換取收益,並允許其他用戶使用加密貨幣作為抵押品進行貸款。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Celsius 似乎參與了更多的風險行動,以產生收益,包括將用戶存款借給機構,為用戶的資金做質押以獲取質押獎勵,並參與各種 DeFi 協議,有時還使用杠桿。
不過高收益自然伴隨著高風險,Celsius 因質押服務提供商 Stakehound 去年的 Badger DAO 黑客攻擊事件損失了 7000萬美元,鏈上分析顯示 Celsius 向基本已經失效的 Anchor 協議存入了超過 5 億美元(盡管 Celsius 在遭遇損失之前確實提取了資金)。此外,Huobi Research 報告說,在存入 Celsius 的 ETH 總量中,只有 27% 是可以立即提取的原始ETH,而 29% 被鎖定在 Beacon 鏈上,44% 被轉換為 stETH,可能為 Celsius 帶來額外的杠桿。據 ApeBoard,該公司目前擁有 410200 個 stETH,遠遠超過 stETH-ETH 曲線池中剩余的 166500 個 ETH,這表明 Celsius 的 stETH 位置缺乏流動性。有傳言稱 Celsius 因 Terra 的崩潰而虧損,而 stETH 出現折價以及特別糟糕的市場環境加劇了市場的質疑情緒,該公司遭遇擠兌並無法兌現。 Celsius 以「極端的市場條件」為由,激活了其使用條款中的一個條款,並在 6 月 12日暫停了所有提款、交易和賬戶之間的轉賬。隨後該公司遭遇了多個地區的調查,Celsius 公司表示,為了社會和客戶的利益,它正在探索所有選項,以穩定流動性和運營,包括尋求戰略交易和重組其債務。
另一家處於風暴眼的公司是 Three Arrows Capital(3AC),這是一家備受矚目的新加坡加密貨幣對沖基金,由 Su Zhu 和 Kyle Davies 創立。 我們要提醒的是,圍繞 3AC 的許多細節仍在曝光中,並沒有得到充分驗證,但那些接近情況的人和鏈上數據表明,該公司在許多交易中處於虧損狀態。3AC 在 Terra 生態系統中投入了大量資金,並在 2 月份的融資中投入了超過 2 億美元的 LUNA 代幣,以支持其 UST 比特幣儲備,現在這些 LUNA 代幣基本上沒有價值。 此外,3AC 在 2021 年 1 月通過 SEC 文件披露,它持有價值 13 億美元的 Grayscale 的 GBTC,成為當時最大的持有人,占所有流通股的 6.1%。據稱,3AC 采用了杠桿化的 GBTC 策略,借入資金以利用當時的溢價和最近的折價,隨著溢價變成折價和折價進一步擴大,這很可能導致大量損失。據稱,3AC 也參與了 stETH 的杠桿質押交易,根據 Nansen 的說法,僅 6月 14 日一天,3AC 就為 ETH 換取了 6 萬多筆累計 stETH,這似乎可以證實。
最後,所使用的杠桿數量也逐漸被曝光,比如從 BlockFi 貸款 10 億美元,從 Voyager 貸款 6.65 億美元,如果這些都是真的,那麼該基金更像是高杠桿 DeFi 耕種玩家,而不是一個良好的風險管理基金。 在杠桿作用下,可能產生許多壞賬,以及將通過 3AC 賬戶進行交易的基金和 3AC 曾管理過財務的 DAO 的額外指控,3AC 的創始人在 Twitter 上保持沈默,據說不理會債權人和同事。 在倒閉之後,新加坡金管局譴責 3AC 偽造記錄,英屬維爾京群島的一家法院命令三箭公司清算其資產,該公司上周末在紐約南區申請了第 15 章破產。
最後註意到,Celsius 和 Three Arrows 遠不是唯二陷入市場動蕩的公司。其他受到影響的公司還包括:
- Voyager Digital,一個加密貨幣交易平臺,由於「加密貨幣市場的長期波動和蔓延」以及無法追回其向 3AC 提供的 6.65 億美元的無擔保貸款而申請破產保護。
- Genesis,一家加密貨幣主要經紀人,據說因與 3AC 和 Babel Finance 的關系而遭受「數億」損失。
- BlockFi,一家著名的中心化加密貨幣借貸公司,從 FTX 獲得了循環信貸額度,其中還包括 FTX 購買 BlockFi 的選擇權,因為在 Celsius 暫停提款後,該加密貨幣貸款人的提款請求增加,並且由於 3AC 的「暴雷」而損失 8000 萬美元。
- Bable Finance,一家位於香港的加密貨幣貸款機構,在「不尋常的流動性壓力」下暫停提款。
- CoinLoan,一家愛沙尼亞的加密貨幣貸款機構,將其每日提款限額減少了 99%,作為一項臨時的風控措施,以平衡資金流,盡管它表示沒有受到 Terra/UST 崩潰、3AC 或 DeFi 協議問題的影響。
- Vauld,一家位於新加坡的中心化加密貨幣借貸公司,由於市場動蕩而暫停運營,最近簽署了一份條款表,讓 Nexo 有機會獨家收購它。
- Finblox,一個高收益的加密貨幣儲蓄平臺,鑒於 3AC 的風險,限製了客戶的提款。
- Maple Finance,一個鏈上企業借貸市場,警告其貸款人必須等到現金到位後才能提取資金。
- CoinFlex,一家加密貨幣交易所,以極端的市場條件和涉及單一對手方的不確定性為由暫停了客戶提款。
Celsius 錢包 0x8ac 概況
來源,Apeboard、GSR
DAO 治理受到質疑
6 月看到了幾個有爭議的 DAO 治理決定,社區中的許多人對這些結果表示遺憾,並質疑它們是否符合該項目的最佳利益。一些突出的例子包括 Solend DAO、Merit Circle DAO 和 Tribe DAO。
Solend,一個基於 Solana 的 DeFi 借貸協議,發現自己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因為它在 6 月 19 日的 Solend DAO 治理提案中透露,平臺上的一個單一用戶有 570 萬 SOL 作為抵押品,借入價值 1.08 億美元的 USDC 和 USDT。當時,這個單一用戶的頭寸占主池中存入的 SOL 的 95% 和借入的 USDC 的 88%。投資者的擔憂引起了一系列的協議資金流出,進而導致 USDC 和 USDT 的利用率飆升至 100%。這使得儲戶無法提款,也意味著以這些資產為抵押的頭寸無法被清算。此外,該大賬戶近兩周沒有活動,隨著 SOL 價格的下跌,該頭寸也越來越接近清算,鑒於其規模,這給 Solana 生態系統帶來了風險。Solend DAO 治理提案尋求追溯「為占借款 20% 以上的大鯨魚製定特殊的保證金要求」,並「授予 Solend Labs 緊急權力,暫時接管鯨魚的賬戶,以便清算可以在場外執行,避免將 Solana 推到極限」。該提案被批準,但受到了嚴厲的社區反擊。批評者指出,DAO 只提前一天創建,投票期只持續了六個小時,而且一個身份不明的錢包占了大約 98% 的「贊成」票。僅僅幾個小時後,又提出並通過了另一項提案,撤銷了之前的提案,而且它將未來提案所需的投票時間從 6 小時增加到 24 小時。這種情況凸顯了 DAO 之間的治理過程缺乏標準化,說明了去中心化的治理可能在本質上並不民主,並證明了在困難的情況下需要提前構建深思熟慮的過程,以減少風險和少數強權的控製。
Yield Guild Games(YGG)和 Merit Circle 是兩個當下規模最大的遊戲 DAO,提供從玩到賺的遊戲獎學金。2021 年 10 月,YGG 對 Merit Circle 的 SAFT 進行了 17.5 萬美元的早期投資。然而,在 2022 年 5 月,當 SAFT 的市場價值是初始投資的約 30 倍時,Merit Circle 社區成員提出了一個治理建議,「旨在證明 YGG 自成為種子投資者以來為 DAO 提供的價值不足」,並進一步提議終止 Merit Circle DAO 對 YGG 的財政義務,「刪除 YGG 的種子代幣並退還他們最初的 17.5 萬美元貢獻」。Merit Circle DAO 的成員以壓倒性的優勢批準了該提議。YGG 回應指出,它在協議中的唯一責任是提供融資,無論該提案是如何提交給社區的,DAO 都沒有法律權力取消 Merit Circle Ltd 代表它簽署的合同。爭論結束後,Merit Circle 和 YGG 之間通過談判達成了和解,隨後得到了 Merit Circle DAO 的批準。該法律協議防止了未來可能的訴訟,它以 175 萬美元買斷了 YGG 的代幣分配,這使 YGG 實現了最初投資的 10 倍回報,但這仍然只占當時代幣公平市場價值的三分之一左右。鑒於 SAFT 條款的結算和私人性質,法律先例尚不清楚,但這種情況引起了人們對投資者保護的關註,它有可能勸阻資本在未來進入這個領域。
2022 年 4 月底,Rari Capital 創建的名為 Fuse 的分散式借貸協議被利用,獲得 8000 萬美元。在 2021 年 12 月的這次利用之前,Rari Capital 和 Fei Protocol 合並在一起,將一個去中心化的借貸市場與一個由協議控製價值(PCV)支持的算法穩定幣相結合。這次合並將這兩個不同的協議置於一個由 TRIBE 代幣持有人控製的單一治理模式之下。2022 年5 月,TRIBE 代幣持有者以壓倒性的票數支持 DAO,通過吸收 Fuse 漏洞帶來的損失使社區變得完整。雖然投票缺乏精確的實施細節,但人們普遍認為,實施這一提案的唯一資金來源是費氏的 PCV。大約三周後,又提出了將 Fuse 還款合同列為白名單,作為安全的 PCV 地址,以實施之前批準的提案,但這個提案被一個子 DAO 否決了,這迫使該提案在 6月 15 日進入正常的鏈上 DAO 投票。此外,在投票當天,Fei 實驗室站出來表明,它不會支持任何利用其 PCV 資產來償還 Fuse 用戶的提案。由於 TRIBE 持有人以更接近 60/40 的比例推翻了最初的投票,該提案以微弱優勢被否決。在這一點上,不再有任何迫在眉睫的計劃來償還該漏洞的受害者,但未來可能會提出建議,仍然可以討論替代的償還方法。盡管如此,這些事件引起了人們對一個已通過的 DAO 提案的持久性的擔憂,因為另一個直接相關的提案可以在不久之後簡單地提出,並得出不同的結論。
雖然社區治理可能被用作一種善的力量,恢復大眾的權力,但它顯然仍處在發展的早期,很可能需要時間來弄清楚如何避免諸如這些潛在的有害情況。
Solend 巨鯨
來源,Solend.fi、GSR
比特幣礦工 HODL 的堅定程度松動
雖然一部分比特幣礦工,如 Iris Energy、Mawson、Greenidge、Stronghold 和 CleanSpark,經常出售他們開采的部分或全部比特幣,但許多最大的公開交易的礦工,如 Core Scientific、Marathon、Riot、Bitfarms、Hut8 和 Argo,普遍選擇戰略性地持有他們的比特幣產量,旨在通過其他手段為運營提供資金。 礦工們稱這種 HODL 策略的理由是對資產的信念感,並能讓投資者獲得比特幣計價的回報,而不必擔心基金委托、資產保管等其他與投資加密貨幣有關的挑戰。然而,最近幾個月,我們看到許多最大的礦工偏離了這一策略,因為市場條件惡化,外部融資變得難以獲得。
如下圖所示,被分析的礦工一般都持有他們每個月幾乎所有的比特幣產量。 然而,近期比特幣銷售出現了明顯的上升跡象,因為礦工需要動用比特幣產量來資助運營費用、債務支付和擴張努力,包括礦機采購和場地維護。 隨著市場環境的惡化,這種出售比特幣的趨勢大大加快,到 2022 年 5 月,累計出售的比特幣已經超過了產出量,礦工把每月的產量全部賣掉,並開始提取他們多年來積累的部分比特幣儲備。雖然 6 月份的數據統計還沒有徹底完成,但上個月這種趨勢進一步加快了,Core Scientific 和 Bitfarms 的大量銷售,這兩個公司都出售了他們資產負債表上的大量比特幣。只有 Marathon 和 Hut8 繼續保持其完全的 HODL 戰略,今年到目前為止,這兩家公司都沒有出售其生產的任何比特幣。而 Riot 也已經開始出售他們每月產量的一部分,通常是一半左右,所以他們仍然設法每月增長他們的比特幣儲備。
雖然圍繞比特幣礦工的情緒仍然很糟糕,但我們認為情況也沒有表面上那麼糟糕。首先,也許是最重要的,比特幣礦工仍然是有利可圖的,在目前的價格下仍可以產生積極的現金流。 雖然許多礦工有大量的礦機訂單付款和正在進行的網站開發費用需要處理,但大多數大型公共礦工可以用他們的現金和 HODL 來支付剩余的礦機交付費用,這些費用可能會被製造商調低或出售給同行。 雖然我們承認,從與業內人士的談話中我們得知,2 萬美元左右對於比特幣來說已經達到了一個風險很高的區域,但網絡 hashrate 已經從其峰值下降,這有助於提升采礦的盈利能力,礦工們似乎終於願意對沖比特幣價格的進一步惡化。雖然情況肯定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而且可能會有過度杠桿化以及小型礦工難以為繼的情況發生,但從整體環境上來看,比特幣挖礦產業還沒有走到「末路」。
比特幣礦工產/銷比
來源,Company Reports、G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