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在 20 世紀著名地宣稱「上帝已死」。但大自然厭惡真空。在 21 世紀,像 SoulCycle 這樣的品牌已經取代天主教成為西方新的世俗宗教。
走進任何一個可互換的全球城市中的任何一個 SoulCycle,你都會被印在墻上的準宗教信息轟炸,類似於伊斯坦布爾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阿拉伯銘文:
「我們渴望激發……改變你的身體。踏上你的旅程吧,去找到你的靈魂。」
就像天主教會利用信徒對無盡詛咒的恐懼,出售贖罪券一樣,SoulCycle告訴客戶,如果沒有必要的企業補救措施:在固定自行車上進行鍛煉,他們就沒有靈魂。
健身品牌並非個例。在一個缺乏任何意識形態對應物的全球壟斷體系中,公司通過將競爭對手的客戶轉變為追隨者來爭奪市場份額。僅僅銷售一個好產品是不夠的:在 20 世紀的意識形態大戰之後,公司必須在一個缺乏實質內容的世界中銷售意義。
即便社團主義已經取代了宗教,但總體而言,人們對營銷策略持懷疑態度。根據愛德曼信任晴雨表(Edelman Trust Barometer)的數據,只有 48% 的美國人信任企業信息。中心化的公司很難培養忠實的追隨者來銷售真實的體驗和意義,部分原因是潛在的動機是利潤。
「梵蒂岡不就是是世界上最具標誌性的模因的集合嗎?」
希望增加追隨者的公司應該部署 Web3 劇本:將消費者轉變為個人利益相關者,讓他們感受到更大的社會運動的一部分。這樣做甚至可以重新調整公司的激勵結構,並促進一種文化,在這種文化中,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技能和優點做出貢獻。
Web3 熱愛社區還有免費的錢
Web3創業公司明白社區的重要性。他們通過Telegram和Discord,在一個共同的願景中培養追隨者,提供「社區成員」(與客戶或消費者的框架不同)等福利,如預售代幣和空投,以激勵定期參與。傳統的創業公司創始人像偏執的食屍鬼一樣囤積公司的股份,甚至從高層領導那裏,而Web3組織則向任何表現出一點忠誠的人投下虛擬壟斷資金。
對社區和免費金錢的渴望是人性的核心。
傳統品牌不能在法律灰色地帶運營,也不能因為一些名字滑稽的加密貨幣而冒違反證券法的風險,但它們可以激勵消費,並提供忠誠獎勵。航空公司和酒店已經通過不同的積分系統做到了這一點,形成了具有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形成了「迪士尼」基礎設施,積分可以在其中轉移並用於更多體驗。公司將數億美元用於營銷和精心策劃的公關活動,但他們很少向現有成員提供不附帶任何條件的禮物和經驗。
公司不應將客戶獲取視為某種達爾文主義的競賽,即假設人類要麽是容易受騙的傻瓜,被刺激著購買預先包裝好的服務,要麽是進化的獵人,通過拒絕這些嘗試來保護自己的資源。公司實際上應該強調社區,定期與成員接觸,並直接獎勵他們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模因驅動廣告和圖像
詩人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urg)有句名言:誰控製了「圖像,誰就控製了文化」。
成功的Web3創業公司明白小型媒體在關鍵參考點上援引幽默的重要性,這往往掩蓋了推動關鍵公司敘事的真正目的。如果說品牌已經取代宗教成為新的世俗大眾運動,那麽表情包就是現代招募追隨者、強化敘事和意識形態的工具。
梵蒂岡不就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模因的集合嗎?
在每個Web3意識形態陣營中,每個群體都有特定的習俗,無論是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的粉絲戒了種子油,還是比特幣的極大化主義者在他們的社交媒體頭像上ps激光眼睛。模因強化了這些儀式,同時創造了公司創始人的神話。與傳統的企業人口統計數據不同,Web3社區擁有諂媚的、瘋狂的追隨者,他們願意將自己的全部財務狀況押註於一種加密貨幣的生死。
SoulCycle成立於2006年,廣告語是「找到你的靈魂」(Find Your Soul),它說服那些富裕的、年輕的、缺乏精神意義的專業人士購買一種健身生活方式。比特幣成立於三年後的2009年,在Reddit上發布了《黑客帝國》中墨菲斯(Morpheus)的表情包,稱贊其偉大之後,比特幣開發者說服了整個國家購買這個新的全球貨幣體系。
混亂是好的
完美主義者限製自己發現新的想法和創造。傳統公司同樣受到企業等級製度、辦公室政治和官僚繁文縟節的束縛,無法進行創新。
Web3創業公司沒有這些抑製因素,能夠迅速適應互聯網上高速發展的新興資產類別的風向。把事情弄得一團糟,並嘗試各種表情包和激勵機製,可以讓創始人找到更好的方式來擴大業務規模,並與社區互動。
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即興發揮的豐富創意比經過大量市場測試的公司促銷更誠實。